1、《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2、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3、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资料图】
4、文章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5、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6、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7、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8、“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9、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10、《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11、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12、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
13、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
14、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15、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16、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
17、“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
18、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
19、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
20、“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
21、“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
22、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
23、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24、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25、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26、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27、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28、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29、“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30、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
31、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32、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33、”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
34、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35、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6、”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37、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
38、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39、初春,我们在南方的原野上散步,原来母亲不肯去,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
40、当时我们准备走大路,但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不好走。
41、为了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决定走小路。
42、走到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走,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们走得十分仔细,好象我们背的就是整个世界。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