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夜之间,法国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而这次抗议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抗议地点由巴黎,已经蔓延到了全国范围内,规模非常之大,甚至已经演变为了暴力活动。法国人民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并采用了包括焚烧车辆在内的一系列暴力手段来表达诉求。在经历一夜的暴乱后,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召开紧急会议,处理危机之时。英国媒体却在报道中煽风点火,试图激起更严重的暴乱。虽然这场暴乱是由法国内部而起,但发生暴乱的这个时间点却不可谓不巧妙。
【资料图】
(马克龙对于枪击事件的表态截图)
在当地时间27日,在巴黎南郊的南泰尔地区,两名法国警察以违反交通原则为借口,截停了一辆黄色小轿车,并持枪对车上的一位名叫内尔的17岁少年进行了检查。随后少年因拒绝盘查,发动了车辆,一名警察随即开枪,在车辆开出十几米后撞到了障碍物,少年确认已身亡。
对此事件,法国监察部门给出的初步结论是,警察并不满足使用武器的条件,涉事警察因故意杀人罪正在接受调查。此结论一出,法国民众就炸开了锅,随即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最终演变成了暴力抗议事件。在27日晚间,巴黎郊区示威游行后,31人被捕,然而抗议活动仍在发酵。随后在28日一晚上的时间里,法国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进行了点燃路边的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焚烧车辆等活动。
(法国消防员正在熄灭抗议者点燃的车辆)
其中一位自称是受害者母亲的女子,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段视频,呼吁民众29日晚间继续抗议游行,她高呼“为了我的孩子,我们要反抗”。因抗议活动的影响力和破坏力过大,当地很快派出了2000名警察维持秩序,随后法国警方又公布逮捕了16人。而在27日当晚后,马克龙在呼吁民众冷静的同时,他也表示这起事件“无法解释,也不可原谅”。而在28日经历了一夜暴乱后,马克龙与其政府部长召开了处理危机的紧急会议。
而在马克龙紧急处理这起事故时,英国媒体这时候却跳出来了,不仅煽风点火的表示,马克龙对这一事件的“言论异乎寻常地坦诚”,而且还表示法国是不会愿意批评警察的,可以看得出来,英国媒体故意在挑拨对立,而马克龙之所以呼吁民众冷静,这是因为他在考虑选民对于安全的考虑。显然,英国媒体这是有意在挑起法国政府与法国民众之间的矛盾。
(马克龙在访华期间,同中方签署诸多文件)
而英国方面之所以这么做,大概率上与英法素来就有矛盾有关。自18世纪后期起,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就展开了贸易战,到了现代,英法两国之间的冲突再次因为渔业而升级,双方都觉得对方“动了自己的奶酪”。此外,在政治方面,两国在2022年时也因为选拔北约秘书长而有过争端和交锋。马克龙坚决反对新任秘书长由英国人担任,英国方面也不甘示弱,讥讽马克龙患上了“恐英症”,这一内讧事件不仅再次反映出了两国之间积重难返的矛盾,而且也透露出两国在战略上的差异。但不得不说,英国这波“操作”属实是有些有些落井下石的味道了。
至于为何说时间点很巧妙呢?这里就与法国近期的风向有关了。首先,自从今年马克龙赴华访问时,不仅得到了中方最高规格的礼遇接待,而且与中国更是在经贸方面达成了一些列合作。此后,中法关系就出现了很明显的新动向,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国,从与华”战略竞争“转化为了“战略合作”。
其次,在访华期间,马克龙就用中、英、法三国的文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访华的感受,他表示“中法友谊万岁”。此外,马克龙回国后就大力开始宣扬“战略自足”,他称欧洲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此举显然就是在明确告知美国,法国要与美国保持距离,当美国小弟这件事上,谁爱做谁做去。马克龙此举,显然引发亲美的部分西方人士不满。
(由于英法在选拔北约秘书长上有分歧,现任北约秘书长延续任期)
第三,那就是对于近期要开南非召开的金砖峰会,马克龙对此感兴趣,已经明确向今年的东道主国表示了想参加的意愿。而此举,也彻底惹怒了本就对马克龙不满的美国,作为七国集团的一员,法国若是与会,那对于美国的霸权来说,必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显而易见的是,法国如此达成大唱反调,使得与华处于恶化关系的美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毕竟如果对法国这样“造反”,美国都置之不理的话,那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国家开始有样学样。美国在西方国家中的权威,将得不到保证。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爆发这样大规模的暴力事件似乎是必然的,而且近期法国已经爆发了很多类似的暴乱。但对于美国来说,大概这次的大规模暴乱才是美国“报复”法国最成功的一次。不难看出来,在战略自主这条路上,恐怕还是困难重重的。关于这一点,我们相信马克龙现在是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