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做了备份,就不担心系统维修期间影响拖轮生产了!”5 月17 日,轮司对“甬港消拖12 号”轮的机舱运行监控系统进行了“移植”,该轮轮机长对此赞不绝口。此次轮司对多艘拖轮进行的“系统备份行动”,为拖轮在不影响港口生产的前提下开展设备设施维保注入了新思路。
“移植”系统始于拖轮的一次故障。去年年初,“甬港消拖60 号”轮机舱运行监控系统电脑宕机,导致轮机员无法实时监测机舱设备的运行工况,甚至无法接收辅助设备的故障报警。经检查后发现,是系统专用电脑的内存条出现了故障。虽说问题不大,但涉及专业系统,检修前后也花了3天时间。“电脑送检维修期间,船舶机舱安全管理肯定有真空期。”每提此事,“甬港消拖60 号”轮轮机长张晓亮都后怕不已。
“电脑长时间使用必然会出现各种故障,这次是修好了,下次修复不了怎么办?”问题才刚解决,张晓亮就未雨绸缪起来,他萌发了在其他办公电脑上备份机舱运行监控系统的想法。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牛脾气”和多年来自学积累的编程知识,张晓亮独自研究起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来,先后梳理出拖轮各类设备的300 多个监测报警点,并将设备工况的输入信息与监控系统的输出数据进行逻辑关系一一对应,逐步摸索系统备份的方法步骤......功夫不负有心人,5 个月后,张晓亮成功在一台办公电脑上备份了机舱运行监控系统。
随后,一场技术红利共享的热潮在轮司众多拖轮间火热展开。耗时3 个月,轮司9 艘同类型机舱运行监控系统的拖轮都用上了张晓亮的“备份”技术,期间还解决了系统服务商此前也未能解决的3 个故障。“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现在我们既懂拖轮轮机设备、又懂监控系统原理,解决故障不比服务商慢,维修成本还更低。”轮司船舶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实现拖轮机舱运行监控系统的备份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轮司轮机人员将迈出自主研究机舱运行监控系统的第一步,对老旧船舶机舱运行监控系统“黑匣子”进行针对性升级改造,推动老旧船舶向数字化、智慧化逐步转型。